甚麼是尿道炎?
泌尿道感染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包括尿道炎(Urethritis)、膀胱炎(Cystitis)、腎炎(Pyelonephritis)。而尿道炎是指輸尿路線受到感染,可能受影響的範圍包括尿道、膀胱、輸尿管和腎臟。尿道炎是常見的兒童及婦女疾病,並有機會復發。若延誤治療,尿道炎可以導致蛋白尿、腎功能失調以致血壓高等較嚴重的問題。
尿道炎原因:
<兒童或嬰幼兒>
細菌感染:主要成因是泌尿道受細菌感染,當中以大腸桿菌最為常見,由於糞便帶有大腸桿菌,如幼兒的尿片沾有糞便,而不勤換片,令排泄物裡的細菌便很容易感染尿道,引發炎症,其餘則包括變形桿菌、腸球菌及金黃葡萄球菌等。
經常憋尿:經常憋尿令尿液在膀胱內長時間停留令細菌繁殖,導致尿道和膀胱發炎。
尿道結構異常:如先天性尿道畸形、尿道阻塞等,亦會較容易讓尿液儲留在尿道中,滋生細菌或男嬰包皮過長,可導致尿液反流。
<女性>
經常憋尿:經常憋尿令尿液在膀胱內長時間停留令細菌繁殖,導致尿道和膀胱發炎。
泌尿道疾病:患有結石、攝護腺肥大、神經性膀胱、先天性泌尿道異常或糖尿病等病變,會使尿路感染的機率增加。
賀爾蒙因素:如更年期女性,會因女性荷爾蒙降低,使黏膜變稀薄、脆弱,使細菌容易滋生,而增加感染機會。
性別因素:女性由於尿道較短,且尿道出口靠近肛門及陰道處,在排尿後,擦拭的方向應由陰道口擦至肛門,即由前向後擦拭,當擦拭方向不對時,容易把陰道和肛門間的細菌帶進尿道,而引起感染。
飲水量不足:使排尿次數減少,而增加細菌停留在膀胱或尿道內的時間,導致感染。
性交時:有機會把陰道和肛門間的細菌帶進尿道,引起感染。
尿道炎症狀:
嬰幼兒:
由於嬰幼兒不懂表達自己的狀況,因此家長如發現嬰幼兒發燒、哭鬧不安,食欲不振,腹脹,腹瀉等「疑似」腸胃炎的症狀。
至於兒童則須留意以下症狀:無故發高燒(沒有其他感冒征狀)、食欲不振、脾氣轉壞、尿頻、排尿赤痛、小便不順、腹痛等
女性:
尿頻、排尿赤痛、尿道口紅腫、血尿、尿液混濁、尿液有臭味等。
預防尿道炎:
– 均衡飲食
– 充分的飲食及維持良好的排尿習慣,若有尿意,應趕快排尿,勿憋尿。
– 多吃含有維生素C的食物(如:蔓越莓汁、藍莓汁、葡萄柚汁、柑橘類)和蔬菜,有助於調節尿液的酸鹼度,避免產生沉澱物。
– 培養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包括會陰的清潔,排尿後應由前往後擦拭,每次排便後應清洗乾淨。
– 每天需攝取2000 ~3000cc的水分,以淡化尿液,減少感染。
– 穿著合身純棉透氣的內褲。
– 洗澡以淋浴方式,可減少感染。
– 性行為前、後要多喝水,以增加排尿次數,將可能已污染的細菌排出。
治療尿道炎:
– 需要均衡飲食,以維持最佳的營養狀態。
– 單純性之泌尿道感染,醫生一般會給予抗生素連續治療7-10天。
– 補充大量水分促進排尿。
若及早醫治,尿道炎一般都能夠完全康復,不會引致長久的傷害。如發現有以上症狀,請儘快聯絡內泌尿科或婦科醫生進行檢查及治療。
以上內容只為提供資訊,不適宜用作具體醫學資訊。醫聚–香港醫療資訊平台已盡力確保以上內容的準確性,但明確聲明不會對這些資訊和資料的錯誤承擔責任。對於在任何因使用或依賴此文章引致的後果,醫聚–香港醫療資訊平台概不負責並無須負上法律責任(包括第三者責任)。醫聚–香港醫療資訊平台概不負責向任何人對於可能因使用任何包含在以上內容的任何損失或損害。使用者應自行判斷此文章內容所載的資料及資料之真實性或尋求專業的意見。
君醫醫療服務中心提供全面專科服務,如有任何疑問或預約,請聯絡24小時熱線 (852) 9382 3255。
WhatsApp 24小時熱線: https://wa.me/85293823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