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 C
Hong Kong

企得多、坐得多容易患上「靜脈曲張」?!

靜脈曲張(Varicose Veins)是一種慢性的血管退化疾病,初期症狀不明顯。這是由於人體的血液從心臟經動脈輸送至全身體,再經靜脈送回心臟。若靜脈內的瓣膜出現閉合不全,會使血液倒流及滯留於下肢部位,增加靜脈壓力,便會造成靜脈曲張。其中下肢靜脈曲張的情況,是最為常見的一種。   患有靜脈曲張的患者,除了腳部浮現的青筋不僅影響外觀,還會令患者感到疼痛、腳腫、痕癢、易倦,嚴重情況更會引致皮膚發炎、潰瘍等情況。   成因: 年齡 (隨著年齡增長,風險亦會增加) 女性比男性容易患上 久站或久坐 肥胖 懷孕 家族史   症狀: 初期症狀並不明顯,部份患者或有以下症狀: 酸痛 沉重 痕癢 腫脹 扭曲或凸出靜脈 色素沉澱 皮膚變深 出血滲液 *嚴重時,傷口潰瘍是無法癒合。   診斷方法: 身體檢查 超聲波檢查   治療方法: 醫生會按照患者的靜脈曲張病情,而進行適當的治療。 透過運動 穿著壓力襪 手術治療 (如: 傳統手術、硬化劑注射、雷射微創手術)   預防方法:...

紅眼症,雙眼又紅又痛!

結膜炎 (Conjunctivitis) 是指覆蓋著眼瞼內方及眼球表面的薄膜 (即結膜) 發生炎症。結膜炎有幾種成因,分別為傳染性﹑過敏性及刺激性結膜炎。而「紅眼症」(Red-eye Syndrome) 是最常見的傳染性急性結膜炎之一。 過敏性結膜炎 傳染性結膜炎 刺激性結膜炎 大多由季節性或全年過敏造成,一旦刺激物接觸到眼睛,致敏原像是花粉、灰塵及動物毛屑等就可能引起過敏反應同時引發鼻敏感症狀。 細菌或病毒感染,如常見的感冒,便可引發具高度傳染性的結膜炎。受到感染的隱形眼鏡或不潔的眼部化妝用品,也可能引起傳染性結膜炎。 如消毒水、洗髮精或空氣污染物等物質,有機會導致眼睛刺激發炎;睫毛掉入眼睛也可能造成刺激性結膜炎。   「紅眼症」症狀: 「紅眼症」分為細菌或病毒感染,兩者的症狀十分相似,一般患者雙眼都會受感染。細菌性結膜炎的潛伏期為1至3天,病毒性結膜炎的潛伏期則為1至12天。一般透過接觸患者眼睛或上呼吸道的分泌物,或透過受污染的手指、衣服和其他物品,包括與別人共用眼部化妝用品、毛巾或外用眼科藥物而染病。此外,於受污染的水源游泳亦會有機會感染結膜炎。   細菌性結膜炎主要症狀: 感染眼睛流出黏稠的白色或黃色分泌物 病毒性結膜炎主要症狀: 感染眼睛流出的分泌物則較稀薄 其他症狀: 流眼水 異物感 痕癢 疼痛 眼睛紅腫 睡後眼皮被黏住 畏光   除非眼球前方的角膜也受感染並結疤,否則視力是不會受到影響的。   治療方法: 消炎眼膏 眼藥水   預防方法: 任何人士均有機會染上「紅眼症」,特別是5歲以下的兒童因經常用手揉眼睛,眼睛容易因細菌或病毒感染而發炎。而患者只需接受適當的藥物治療,大概一至兩星期內便會痊癒。 「紅眼症」是一種高傳染性的疾病,最有效的預防方法就是保持良好個人衞生。 保持雙手清潔 游泳時戴上泳鏡保護眼睛 已開啟的眼部藥物,應放進雪櫃內,以防止微生物繁殖 眼藥水在開啟一個月後便須棄掉 避免用手觸摸眼睛及揉眼 避免與他人共用個人物品,如眼罩、眼藥水、毛巾等 受感染的人士在痊癒前不應上班、上學或游泳,以防傳染他人。   如眼睛出現以上症狀,請儘快聯絡眼科專科醫生進行檢查及治療,亦不應上班、上學及游泳。   以上內容只為提供資訊,不適宜用作具體醫學資訊。醫聚–香港醫療資訊平台已盡力確保以上內容的準確性,但明確聲明不會對這些資訊和資料的錯誤承擔責任。對於在任何因使用或依賴此文章引致的後果,醫聚–香港醫療資訊平台概不負責並無須負上法律責任(包括第三者責任)。醫聚–香港醫療資訊平台概不負責向任何人對於可能因使用任何包含在以上內容的任何損失或損害。使用者應自行判斷此文章內容所載的資料及資料之真實性或尋求專業的意見。 君醫醫療服務中心提供全面專科服務,如有任何疑問或預約,請聯絡24小時熱線...

鼻敏感致呼吸困難?治療方法大公開

撰文者:黃德彰醫生 (耳鼻喉科專科醫生)   花店店主陳小姐長期受到鼻敏感的困擾,經常咳嗽和打噴嚏,當她求診時才知道鼻敏感在本港很普遍,而常見的致敏源除了塵蟎外,還有花粉、蟑螂、黴菌、真菌或貓狗的皮毛和毛屑。   當鼻吸入致敏源後,刺激免疫系統,流經鼻子的血液增加,引致鼻腔組織下鼻甲骨 (Inferior Turbinate) 外的鼻膜腫大,阻截致敏源進入鼻腔造成鼻塞,同時為了沖走致敏源,鼻腔會開始分泌大量的黏液(即鼻涕),所以我們會流鼻涕,甚至會有鼻水倒流等過敏性反應。所以,當患有鼻敏感時,患者會持續地出現鼻塞、流鼻水、打噴嚏、鼻子痕癢、鼻水倒流、眼睛痕癢和流眼水等症狀。   經了解,陳小姐的病歷後立刻為她進行鼻及咽喉內窺鏡檢查。內窺鏡是一支幼長軟身,如意大利粉般粗幼的鏡頭,它可放大影像,令醫生能夠清晰地為病人進行檢查。檢查時,病人會雖感到有異物,但不會有痛楚的感覺。   內窺鏡檢查後,發現陳小姐的下鼻甲骨(Inferior Turbinate)外的鼻膜較為腫脹,甚至阻塞了大半個鼻腔。因腫脹的鼻膜阻礙空氣流通,令陳小姐無法呼吸自如,間接地促使她要以口呼吸;還有,她的鼻腔內有大量透明分泌物,從鼻腔沿著鼻咽流到聲帶,所以經常咳嗽。   因陳小姐情況較為嚴重,建議她接受皮膚點刺測試(Skin Prick Test)。測試結果發現她對花粉過敏。礙於職業關係,建議陳小姐工作時帶上口罩,減少吸入花粉。   在治療方面,可以使用口服藥物和噴鼻劑,舒緩所有過敏性鼻炎的病徵,又或是進行手術改善鼻塞的情況。除此之外,可以用鹽水清洗鼻腔,沖走鼻腔中的敏感源亦是一種非藥性及有效的治療方法。   若患有鼻敏感或出現嚴重症狀,請聯絡耳鼻喉專科醫生進行詳細檢查及治療。   以上內容只為提供資訊,不適宜用作具體醫學資訊。醫聚–香港醫療資訊平台已盡力確保以上內容的準確性,但明確聲明不會對這些資訊和資料的錯誤承擔責任。對於在任何因使用或依賴此文章引致的後果,醫聚–香港醫療資訊平台概不負責並無須負上法律責任(包括第三者責任)。醫聚–香港醫療資訊平台概不負責向任何人對於可能因使用任何包含在以上內容的任何損失或損害。使用者應自行判斷此文章內容所載的資料及資料之真實性或尋求專業的意見。 君醫醫療服務中心提供全面專科服務,如有任何疑問或預約,請聯絡24小時熱線 (852) 9382 3255。 WhatsApp 24小時熱線: https://wa.me/85293823255

BB常見傳染病「玫瑰疹」持續發燒數天、全身紅點!

玫瑰疹(Roseola)是一種常見的嬰幼兒傳染病,是引致6至24個月大的嬰幼兒持續發高燒數天的常見原因之一。玫瑰疹是由人類皰疹病毒6型及7型引致,全年也有機會受到感染,因此沒有高峰期。   傳播途徑: 玫瑰疹傳播方式與普通感冒相似,主要透過飛沫傳播或接觸受污染的物件,便有機會感染玫瑰疹。潛伏期為5至15天,於潛伏期期間雖然未有明顯病徵,但傳播性極高。   症狀: 患者會突然發高燒至39-40℃,並維持3至5天。當患者退燒時,患者的身體便會開始出現斑點狀的紅疹,由胸腹和背部,再蔓延至頸部和四肢。玫瑰疹一般都不癢不痛,當患者開始長出紅疹後,大約3天便會開始消退,當紅疹完全消散,即已痊癒。 一般玫瑰疹患者,甚少導致嚴重併發症。惟高燒期間,嬰幼兒或有機會出現「發燒抽筋」情況。若患者四肢抽搐、失去知覺、嘴唇發紫、眼球上翻等情況,應立即求醫。   治療方法: 針對發高燒的症狀,醫生會處方退燒藥,避免患者出現發燒抽筋的情況。 - 服用醫生處方的退燒藥 - 補充大量水份,有助退燒及避免脫水情況 - 以溫水洗澡,有助降溫 - 高燒期間,穿著通爽衣服,有助散熱 - 患者應在家休息,直至完全退燒及退疹 -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預防方法: - 保持良好的個人及環境衞生 - 經常保持雙手清潔 - 充足休息,以建立良好身體抵抗力 - 經常清潔和消毒常接觸的表面,如傢俬、玩具和共用物件。 -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 避免前往人多擠逼的公眾地方   如嬰幼兒有持續發燒或高燒不退,請盡快聯絡兒科醫生進行檢查及治療。   以上內容只為提供資訊,不適宜用作具體醫學資訊。醫聚–香港醫療資訊平台已盡力確保以上內容的準確性,但明確聲明不會對這些資訊和資料的錯誤承擔責任。對於在任何因使用或依賴此文章引致的後果,醫聚–香港醫療資訊平台概不負責並無須負上法律責任(包括第三者責任)。醫聚–香港醫療資訊平台概不負責向任何人對於可能因使用任何包含在以上內容的任何損失或損害。使用者應自行判斷此文章內容所載的資料及資料之真實性或尋求專業的意見。 君醫醫療服務中心提供全面專科服務,如有任何疑問或預約,請聯絡24小時熱線 (852) 9382 3255。 WhatsApp 24小時熱線: https://wa.me/85293823255

都市病! 長期不正確使用手機可致「腕管綜合症」

別以為「腕管綜合症」只限於中年人士獨有的疾病,由於科技發達及普及,因此此病已有年輕化趨勢。同時機不離手已是普遍香港人的日常生活習慣,但長時間維持一個動作,可致腕管內組織發炎或勞損,令手指感到麻痺、無力、疼痛等症狀,便會引致腕管綜合症。   腕管綜合症 (Carpal Tunnel Syndrome, CTS) 是常見的手部疾病,由於正中神經在腕管通道內受壓而起的病症,正中神經是負責拇指、食指、中指及橈側無名指感覺麻痺、刺痛。亦可能令拇指根部的握力變弱,甚至肌肉萎縮情況。   成因: - 重複式手腕活動 - 經常提取重物 - 長期使用鍵盤 - 長期使用滑鼠 - 關節炎 - 懷孕 - 糖尿病患者等   症狀: - 手指麻痺、刺痛、疼痛 - 手指肌力減弱 - 手部靈活性變差 - 拇指大魚際肌肉萎縮   治療方法: 醫生會視乎患者的病情,作出適當的治療方法如下: - 非類固醇抗炎藥 (NSAIDS) 及止痛藥 - 局部類固醇注射 - 外科手術 - 物理治療   舒緩方法: 急性階段 - 冰敷 -...

低血糖易昏倒 嚴重可致命

撰文者:劉詠恩醫生 (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   提到高血糖,大家都會關注,但血糖並非愈低愈好,低血糖引發的風險其實不比高血糖小。患者或有機會因暈倒、昏迷釀成意外,甚至致命。此外長期血糖過低,亦會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由於低血糖反應減弱,很多時要陷入嚴重併發症時才發現,因此必須定期監控血糖,保持良好的生活及飲食習慣。   用藥不當以至血糖過低 低血糖一般是指血糖水平低於4mmol/L,若不及時療治,較輕微的症狀會出現頭暈、手震、心跳加速及冒汗等症狀,若嚴重情況,可致神志不清、昏迷、抽搐甚至死亡。內分泌科及糖尿專科劉詠恩醫生指出,低血糖成因主要與糖尿病患者用藥不當或過量有關,尤其是年輕的1型糖尿病患者,他們為控制血糖而減少進食,甚或自行加大胰島素的注射劑量,令血糖長期處於偏低水平,身體習慣後或會減低不適反應,致令出現嚴重症狀才知出事;而年老的糖尿病患者則因自主神經反應退化,減弱身體對低血糖的反應,導致血糖過低而不自知,加上肝腎功能衰退,亦會加劇低血糖問題,提醒患者提高警覺。   按患者病情 制定適當治療目標 劉詠恩醫生直言,部分曾出現低血糖症的患者,為避免血糖過低出現頭暈、手震等症狀而增加進食,甚至自行減低藥量,令血糖水平如過山車般時上時落,甚至形成惡性循環,最終導致病情不受控制。因此,劉詠恩醫生提醒患者,飲食定時定量之餘,更不應自行更改藥物劑量,平時可多「篤手指」了解自己的血糖變化,以便與醫生詳細商討最合適的藥物組合及劑量,並需依從醫生建議按時按量服藥,從而減低出現低血糖的機會:「事實上,糖尿藥物種類繁多,有些傳統糖尿病藥物的藥性會較持久,儲存體內太久或或會導致血糖過低的副作用;有些藥物出現低血糖的機會則會較少,患者應與醫生詳細商討最合適的藥物選擇。」另外,患者也可隨身攜帶含糖分的食物及飲品,如糖果、果汁作應急之用。   最後,劉詠恩醫生再度強調用藥方案必須根據患者個別的身體狀況訂立,以達致平衡控糖指標及高、低血糖引致的身體不適、併發症及意外。   以上內容只為提供資訊,不適宜用作具體醫學資訊。醫聚–香港醫療資訊平台已盡力確保以上內容的準確性,但明確聲明不會對這些資訊和資料的錯誤承擔責任。對於在任何因使用或依賴此文章引致的後果,醫聚–香港醫療資訊平台概不負責並無須負上法律責任(包括第三者責任)。醫聚–香港醫療資訊平台概不負責向任何人對於可能因使用任何包含在以上內容的任何損失或損害。使用者應自行判斷此文章內容所載的資料及資料之真實性或尋求專業的意見。 君醫醫療服務中心提供全面專科服務,如有任何疑問或預約,請聯絡24小時熱線 (852) 9382 3255。WhatsApp 24小時熱線: https://wa.me/85293823255  

轉天氣濕疹大爆發!

踏入三月,由於天氣的轉變令皮膚需要作出適應,若皮膚未能適應轉變,加上皮膚容易敏感、工作壓力大、缺乏充足休息、接觸到致敏原,如: 塵蟎、動物毛髮等因素下,便會誘發濕疹,甚至乎反復出現或惡化。 濕疹 (Eczema) 是沒有傳染性的疾病,任何年齡的人士都有可能患上,特別是兒童及長者。濕疹會令患者皮膚搔癢、紅疹、乾燥、脫屑、甚至出現皮膚發炎、滲液等症狀。 濕疹症狀: - 皮膚痕癢 - 皮膚乾燥、紅腫、有水皰 - 水皰破裂,皮膚有出水現象 - 結痂、脫屑 - 患處皮膚變厚、變粗、皮膚上的紋理十分明顯 - 患處受細菌感染而發炎 治療方法: 醫生會視乎患者需要,以採用下列的治療方法: - 外用藥物 - 內服藥物 濕疹護理或預防方法: - 穿著純棉、吸汗、通爽汗衣 - 均衡飲食 - 保持家居清潔、空氣流通 - 水溫要適中,洗澡不宜過久 - 避免選用含香料及過量洗衣粉、清潔劑及柔順劑 - 避免進食容易過敏的食物 - 盡避免在猛烈陽光下作戶外活動 - 注意皮膚保濕 醫生會按個別情況處方藥物治療濕疹,切忌自行用藥。同時需注意個人衛生、使用低敏滋潤用品以保持皮膚滋潤,若濕疹情況持續或有惡化情況,請儘快聯絡皮膚科專科醫生。   以上內容只為提供資訊,不適宜用作具體醫學資訊。醫聚–香港醫療資訊平台已盡力確保以上內容的準確性,但明確聲明不會對這些資訊和資料的錯誤承擔責任。對於在任何因使用或依賴此文章引致的後果,醫聚–香港醫療資訊平台概不負責並無須負上法律責任(包括第三者責任)。醫聚–香港醫療資訊平台概不負責向任何人對於可能因使用任何包含在以上內容的任何損失或損害。使用者應自行判斷此文章內容所載的資料及資料之真實性或尋求專業的意見。 君醫醫療服務中心提供全面專科服務,如有任何疑問或預約,請聯絡24小時熱線 (852) 9382 3255。WhatsApp 24小時熱線: https://wa.me/85293823255    

停經後異常出血 恐子宮體癌!!

子宮體是女性重要的生殖器官,是由內膜和肌肉外層組成。子宮體癌又稱子宮內膜癌 (Endometrial Cancer),由於子宮壁的細胞異常地增生,並發生癌變,入侵並擴散到周邊器官及身體其他部位。 子宮體癌是本港十大常見的癌症之一,亦是女性常見癌症排行第四位。要留意的是子宮體癌不等於子宮頸癌,本篇將為大家詳細說明子宮體癌的成因、治療及預防方法。 成因: 現時子宮體癌的成因未明,但以下為較高的因素。 - 年齡 (60歲以上,停經後的女性) - 從未生育 - 肥胖 - 服用荷爾蒙藥物 - 經期 (初經太早或較遲停經) - 家族及個人病史 (乳癌、卵巢癌、大腸癌) - 多囊卵巢綜合症患者 症狀: 早期的子宮體癌症狀並不明顯,容易誤以為是經期紊亂。 - 停經後陰道出血 - 停經後陰道出現異常分泌物 - 停經前的經期過長且頻密 - 經期不規則 - 經血量過多 - 性交時感到下腹或盤腔疼痛 - 小便困難或不適 - 下腹出現腫塊 診斷方法: - 醫生問診 - 骨盤腔檢查 - 子宮內膜活檢 -...

兒童擁可愛的心形舌,原來是「黐脷筋」的表徵

黐脷筋是一種先天性的口腔結構問題,亦稱為「舌繫帶縮短症」(Tongue-tie或Ankyloglossia)。約20個新生嬰兒當中,便有1-2個嬰兒有此問題,因此並不罕見。舌繫帶(俗稱「脷筋」)是連接脷和下顎的組織,一般於嬰兒出生前,會自行分離。若舌繫帶仍未分離,而且過短或過緊,便會令舌頭活動受限制是造成「舌繫帶縮短症」。引致兒童咬字、發音不準、進食困難及口腔衛生等問題,長遠或會影響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 特徵: - 舌頭不能向上至牙槽 - 舌頭不能伸出過下門牙 - 舌頭左右水平活動受阻 - 當舌頭伸出時,形狀呈心形或W形 症狀: - 嬰兒時期吸啜母乳出現困難 - 吸力不足 - 口角漏奶 - 發音困難 (S、T、D及Z的發音) - 當舌頭伸出時,形狀呈心形或W形 治療方法: 醫生會視乎患者需要,以採用下列的治療方法。 - 言語治療 - 外科手術 由於黐脷筋是先天性的問題,因此沒有預防方法。同時要注意的是兒童發音、咬字不準,也可以是因為口部肌肉活動問題、聲帶控制造成,因此並不代表一定與「黐脷筋」有關。若懷疑兒童有「黐脷筋」的情況,應儘快聯絡兒科醫生進行詳細檢查及治療,減低對小朋友的生活影響。     以上內容只為提供資訊,不適宜用作具體醫學資訊。醫聚–香港醫療資訊平台已盡力確保以上內容的準確性,但明確聲明不會對這些資訊和資料的錯誤承擔責任。對於在任何因使用或依賴此文章引致的後果,醫聚–香港醫療資訊平台概不負責並無須負上法律責任(包括第三者責任)。醫聚–香港醫療資訊平台概不負責向任何人對於可能因使用任何包含在以上內容的任何損失或損害。使用者應自行判斷此文章內容所載的資料及資料之真實性或尋求專業的意見。 君醫醫療服務中心提供全面專科服務,如有任何疑問或預約,請聯絡24小時熱線 (852) 9382 3255。WhatsApp 24小時熱線: https://wa.me/85293823255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 長者嬰幼兒高危一族,感染後可致嚴重併發症!

呼吸道合胞病毒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 是一種常見的高度傳染性病毒,亦是全年皆發生,與一般流感病徵相似,潛伏期1至10天。任何年齡人士都有機會感染,一般患者感染後的症狀輕微,但免疫力較低人士 (嬰幼兒、兒童或長者) 感染該病毒後,則可引致嚴重症狀,甚至可併發肺炎、支氣管炎等狀況。 成因: 呼吸道合胞病毒與其他呼吸道感染一樣,都是接觸到患者的分泌物、飛沬傳播、受感染的物件而間接感染等。 症狀: - 發燒 - 咳嗽 - 喉嚨痛 - 流鼻水 - 鼻塞 - 頭痛 - 疲倦 - 呼吸困難 治療方法: - 支援性療法紓緩 預防方法: - 保持雙手清潔 - 保持空氣流通 - 適量運動 - 均衡飲食 - 充足休息 - 接種疫苗 - 避免前往人多擠逼的公眾地方 若有持續發燒不退症狀,請儘快聯絡...

天氣

Hong Kong
overcast clouds
30.3 ° C
30.3 °
30.3 °
81 %
5.5kmh
100 %
Tue
29 °
Wed
34 °
Thu
30 °
Fri
29 °
Sat
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