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 C
Hong Kong

出現大細眼,是「重症肌無力症」症狀?!

重症肌無力症(Myasthenia Gravis)是一種慢性自身免疫疾病,此病可引致肌肉變弱使其無力及易疲倦,例如: 眼皮下垂、臉部表情減少等症狀。一般休息後,會有短暫改善。但情況嚴重時,患者或會出現呼吸困難等症狀。現時尚無有效的預防方法可以避免重症肌無力症,因此若出現症狀時,應及早就醫。 重症肌無力症是由於患者的免疫系統出現問題,以致免疫系統攻擊神經和肌肉之間的區域,稱乙醯膽鹼受體。令肌肉接收錯誤訊息,以致無法正常收縮及發力,引起重症肌無力症的各種症狀。 症狀: - 眼皮下垂 - 視力模糊 - 咀嚼困難 - 吞嚥困難 - 說話問題 - 臉部表情減少 - 頭部沉重 - 呼吸困難 - 虛弱無力 診斷方法: - 冰敷測試 - 血液檢查 - 電腦掃描或磁力共振 治療方法: - 藥物治療 - 手術治療 - 靜脈免疫球蛋白注射 如發現有以上症狀或懷疑,請儘快聯絡腦神經科專科醫生進行詳細檢查及治療。   以上內容只為提供資訊,不適宜用作具體醫學資訊。醫聚–香港醫療資訊平台已盡力確保以上內容的準確性,但明確聲明不會對這些資訊和資料的錯誤承擔責任。對於在任何因使用或依賴此文章引致的後果,醫聚–香港醫療資訊平台概不負責並無須負上法律責任(包括第三者責任)。醫聚–香港醫療資訊平台概不負責向任何人對於可能因使用任何包含在以上內容的任何損失或損害。使用者應自行判斷此文章內容所載的資料及資料之真實性或尋求專業的意見。 君醫醫療服務中心提供全面專科服務,如有任何疑問或預約,請聯絡24小時熱線 (852) 9382 3255。WhatsApp 24小時熱線: https://wa.me/85293823255

大節過後的腸胃病

撰文者: 丘章新醫生 (外科專科醫生) 聖誕、新年節日過後,相信不少人都會參加一個接一個的聚會。在盡情大吃大喝之後,換來的隨時是「腸胃病」。 每年冬天因腸胃病而求診的個案均會上升,相信是因為在冬天比平日吃更多,加上有聖誕及新年幾個重要的節日,到自助餐、參加派對或應酬的次數增加。期間吃得過飽、飲酒或太夜仍在不停進食,令胃部不適的機會上升,當中以胃酸倒流最為普遍,在聖誕後的求診個案,亦較平日上升兩至三成。 在眾多患有胃酸倒流的患者之中,有逾三分一患者自己並不察覺,每年亦有眾多的新症。胃酸倒流因吃得太多,已致胃部太脹所致,令胃與食道之間的賁門無法緊閉,而胃酸向上湧時,便會湧至食道,故患者會感到火燒心,即胸口悶痛與燒灼感、胃痛等。部分患者更可能出現口臭、聲音沙啞、喉嚨痛或氣喘等問題。病徵更與其他胃病、肝病、膽石甚至胰臟病變相似。 若出現病徵而不儘快求診,患者有可能出現賁門出血、潰瘍、食道變窄,甚至導致「巴洛氏食道症」(Barrett’s Disease)。巴洛氏食道症屬於一種癌前病變,患者的食道細胞已變色及變形,其轉變成為食道癌的風險會較普通人高出44倍。要避免因胃酸倒流而演變為食道癌,首要就是避免有胃酸倒流,切記不要吃得太飽,面對美食也只應吃七成飽;睡前4小時不宜再進食,若本身喜歡飲酒的人也應節制,因為酒精也會增加胃酸倒流的機會。 若有胃酸倒流、腸胃不適情況,請儘快聯絡外科﹑腸胃科醫生進行檢查及治療。   以上內容只為提供資訊,不適宜用作具體醫學資訊。醫聚–香港醫療資訊平台已盡力確保以上內容的準確性,但明確聲明不會對這些資訊和資料的錯誤承擔責任。對於在任何因使用或依賴此文章引致的後果,醫聚–香港醫療資訊平台概不負責並無須負上法律責任(包括第三者責任)。醫聚–香港醫療資訊平台概不負責向任何人對於可能因使用任何包含在以上內容的任何損失或損害。使用者應自行判斷此文章內容所載的資料及資料之真實性或尋求專業的意見。 君醫醫療服務中心提供全面專科服務,如有任何疑問或預約,請聯絡24小時熱線 (852) 9382 3255。WhatsApp 24小時熱線: https://wa.me/85293823255

飛蚊症雖常見 可致視網膜脫落

眼睛視野無故出現一堆浮游物或小黑點? 在光亮或單色背景下,情況更為明顯? 您可能患上了「飛蚊症」,「飛蚊症」並非中年人或老年人才會患上,由於科技發達,電子產品亦已非常普及,因此不良使用眼睛的習慣,會引致或加重飛蚊症症狀,現今飛蚊症的患者亦有年輕化的趨勢。 飛蚊症 (Eye Floaters) 是常見的眼睛疾病,一般是由眼睛老化引致。眼球內的玻璃體原是清澈的透明膠狀物質,由於眼睛的玻璃體出現退化,部份玻璃體液化變成混濁物,並在玻璃體內漂浮。經過光線折射,這些混濁物便會在視網膜上投射形成陰影,亦即是「飛蚊」。 若飛蚊的數量突然增多或看到閃光,即可能有視網膜「裂孔」或視網膜「脫落」的先兆,須立刻聯絡醫生進行詳細眼睛檢查及治療,以免永久性的視覺損失。 成因: - 年齡增長 - 深度近視 - 眼睛退化 - 長期使用電子產品 - 眼睛受傷 - 眼球出血 - 視網膜撕裂 - 糖尿病患者   症狀: - 出現網狀浮游物 - 出現黑點 - 看到閃光 - 影像變形   治療方法: 一般的飛蚊症,不需要特別治療。若飛蚊突然變多,伴隨其他如閃光、視力模糊、視野缺失等症狀,則可能由視網膜裂孔、視網膜脫落、糖尿病或黃斑退化導致眼底出血等原因引起,應及早治療成因。 - 鐳射治療 - 玻璃體切除術   預防方法: - 於光線充足下的環境閱讀 - 在猛烈陽光下,戴上太陽眼鏡 - 使用電子產品時保持適當距離 (建議: 30-50釐米) - 多進食護眼食物 (如: 葉黃素、魚油、維他命C) - 定期進行眼科檢查 - 避免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 如發現有飛蚊數量有增多或出時看到閃光出現,請儘快聯絡眼科專科醫生進行詳細檢查及治療。   以上內容只為提供資訊,不適宜用作具體醫學資訊。醫聚–香港醫療資訊平台已盡力確保以上內容的準確性,但明確聲明不會對這些資訊和資料的錯誤承擔責任。對於在任何因使用或依賴此文章引致的後果,醫聚–香港醫療資訊平台概不負責並無須負上法律責任(包括第三者責任)。醫聚–香港醫療資訊平台概不負責向任何人對於可能因使用任何包含在以上內容的任何損失或損害。使用者應自行判斷此文章內容所載的資料及資料之真實性或尋求專業的意見。 君醫醫療服務中心提供全面專科服務,如有任何疑問或預約,請聯絡24小時熱線 (852) 9382 3255。WhatsApp 24小時熱線: https://wa.me/85293823255

不容忽視的慢性疾病「糖尿病」

糖尿病 (Diabetes) 是一種慢性疾病,當人進食後,食物會分解成糖分,釋放至血液再轉化成血糖。若胰臟無法分泌足夠的胰島素或胰島素功效不良,令血液中的糖分水準偏高,便會引致糖尿病。若患上糖尿病,沒有作出適當的治療,可引致腎衰竭、失明、心血管疾病、中風,嚴重甚至死亡。 血糖值的標準 正常 血糖異常 糖尿病 空腹血糖水平 <5.6 mmol/L ≥ 5.6 - <7 mmol/L ≥ 7 mmol/L 餐後2小時血糖水平 <7.8 mmol/L ≥ 7.8 - <11.1 mmol/L ≥ 11.1 mmol/L *註: 空腹定義為禁食8小時以上。 糖尿病症狀: 糖尿病一般透過身體檢查時才被診斷出來,隨著病情發展或會出現各種徵狀或併發症,如 : - 經常口渴 - 小便頻密 - 體重下降 - 食量增加 - 容易疲倦 - 視力模糊 - 傷口不易癒合 - 皮膚痕癢等 糖尿病可分為: 一型糖尿病 - 胰島素倚賴型 - 患者以兒童及青少年居多 - 遺傳及自身免疫系統有關,身體無法製造胰島素 二型糖尿病 - 非胰島素倚賴型糖尿病 - 最常見的類型 - 後天因素 (如不良飲食習慣、肥胖、缺乏運動等因素) 妊娠性糖尿病 - 因懷孕期間的荷爾蒙分泌改變而引起,一般在產婦分娩後就會消失。 其他類型糖尿病 有別於以上三種類型,包括某些遺傳病令身體胰島素分泌不足、其他由藥物或化學物品間接引發的病症(如胰臟炎)等。 此外,患者的病發時間或會有所不同,第一型糖尿病患者往往會在五至十年後併發糖尿腎病;第二型則難以推斷估算。由於不少患者發病初期並不察覺,直至病情嚴重時才確診,令腎臟早已受糖尿病所波及。所以部分病人可能確診患上糖尿病不久後,又確診併糖尿腎病。 由於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長期處於高水平,因此令整個血管系統造成一種慢性傷害,如患者不好好控制糖尿,便意味著腎功能會因此而受損,然而糖尿腎病如同其他慢性腎病一樣,患者初期沒有明顯病徵,難以察覺。 診斷方法: 檢驗「蛋白尿」含量 (即: 「白蛋白尿 (Albuminuria) 」); - 初期一般微量白蛋白尿 (Microalbuminuria) - 每天多於0.3克屬「大量白蛋白尿」(Macroalbuminuria) 微量白蛋白尿患者小便時,其尿液並不會有泡沫。若小便泡沫確實來自白蛋白的話,即尿液蛋白含量十分高,屬病情嚴重。而一般的尿液檢驗試紙是無法檢驗出微量白蛋白尿,將尿液樣本送往實驗室,才能準確檢驗出是否有微量蛋白尿。 治療方法: - 口服或注射藥物 - 飲食控制 - 恆常運動 預防方法: - 保持理想體重 (理想體重指標 Body Mass Index, BMI) - 標準腰圍 - 均衡飲食 (低脂肪、低糖、低鹽及高纖維素飲食原則為目標) - 每天運動至少30分鐘 - 避免飲酒 - 糖尿病患者應接受飲食或藥物治療以控制血糖 - 每年進行身體檢查 如發現有以上症狀或懷疑,請儘快聯絡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進行詳細檢查及治療。   以上內容只為提供資訊,不適宜用作具體醫學資訊。醫聚–香港醫療資訊平台已盡力確保以上內容的準確性,但明確聲明不會對這些資訊和資料的錯誤承擔責任。對於在任何因使用或依賴此文章引致的後果,醫聚–香港醫療資訊平台概不負責並無須負上法律責任(包括第三者責任)。醫聚–香港醫療資訊平台概不負責向任何人對於可能因使用任何包含在以上內容的任何損失或損害。使用者應自行判斷此文章內容所載的資料及資料之真實性或尋求專業的意見。 君醫醫療服務中心提供全面專科服務,如有任何疑問或預約,請聯絡24小時熱線 (852)...

脂肪瘤如感疼痛須切除

身體突然長出凸起、且質感柔軟的脂肪瘤,需要馬上治療嗎? 脂肪瘤是甚麼? 脂肪瘤(Lipoma)是常見的良性腫瘤,是由皮下脂肪細胞組織增生而成,大多出現在軀幹與四肢,如頸部、背部等部位。脂肪瘤一般不會感到疼痛,且會慢慢長大,觸感柔軟帶彈性,容易變形。若脂肪瘤有異常,如生長速度快 (變大) 或感到疼痛,須馬上接受治療。 脂肪瘤的成因 脂肪瘤成因有很多種,以下為常見的成因: - 常見於40 - 60歲人士 - 家族病史 - 飲食不節制 - 作息不定時 脂肪瘤症狀: - 皮膚裡的腫塊 - 觸感柔軟帶彈性 - 無痛感 - 手指按壓會移動 治療方法: 一般的脂肪瘤若不影響生活,沒有疼痛感是可以先觀察情況。若脂肪瘤出現疼痛感、生長過大、懷疑有惡性病變,則須接受治療。 - 外科手術 預防方法: - 控制體重 - 充足休息 - 健康飲食 如脂肪瘤生長突然變大或出現痛楚,請儘快聯絡外科及皮膚科專科醫生進行詳細檢查及治療。   以上內容只為提供資訊,不適宜用作具體醫學資訊。醫聚–香港醫療資訊平台已盡力確保以上內容的準確性,但明確聲明不會對這些資訊和資料的錯誤承擔責任。對於在任何因使用或依賴此文章引致的後果,醫聚–香港醫療資訊平台概不負責並無須負上法律責任(包括第三者責任)。醫聚–香港醫療資訊平台概不負責向任何人對於可能因使用任何包含在以上內容的任何損失或損害。使用者應自行判斷此文章內容所載的資料及資料之真實性或尋求專業的意見。 君醫醫療服務中心提供全面專科服務,如有任何疑問或預約,請聯絡24小時熱線 (852) 9382 3255。WhatsApp 24小時熱線: https://wa.me/85293823255

關注世界糖尿病日

每年11月為「世界糖尿病日」,糖尿病(Diabetes)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指血糖的濃度高於正常水平。若患上糖尿病,沒有作出適當的治療,可引致腎衰竭、失明、心血管疾病、中風,嚴重甚至死亡。為減低患上糖尿病的風險,由今天起注意健康多做體能活動、保持均衡飲食。 糖尿病症狀: - 經常口渴 - 小便頻密 - 體重下降 - 食量增加 - 容易疲倦 - 視力模糊 - 傷口不易癒合 - 皮膚痕癢等 如發現有以上症狀或懷疑,請儘快聯絡 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 進行詳細檢查及治療。   以上內容只為提供資訊,不適宜用作具體醫學資訊。醫聚–香港醫療資訊平台已盡力確保以上內容的準確性,但明確聲明不會對這些資訊和資料的錯誤承擔責任。對於在任何因使用或依賴此文章引致的後果,醫聚–香港醫療資訊平台概不負責並無須負上法律責任(包括第三者責任)。醫聚–香港醫療資訊平台概不負責向任何人對於可能因使用任何包含在以上內容的任何損失或損害。使用者應自行判斷此文章內容所載的資料及資料之真實性或尋求專業的意見。 君醫醫療服務中心提供全面專科服務,如有任何疑問或預約,請聯絡24小時熱線 (852) 9382 3255。WhatsApp 24小時熱線: https://wa.me/85293823255

流鼻血小知識: 真係關鼻膜薄事?正確止血方法?

撰文者:黃德彰醫生 (耳鼻喉科專科醫生) 黃太太的兒子今年剛升小一,經常流鼻血,不但早上起床時發現兒子的枕頭套和被單有不少血跡,甚至兒子上課途中,學校曾聯絡她,指兒子突然流鼻血,雖已緊按鼻子,但仍未能止血,最後需要召喚救護車要求緊急救護服務。 等候救護車時,身旁不少家長都說因為小孩「鼻膜薄」所以經常流鼻血。 鼻腔大部分都被鼻黏膜包圍著,而最常流鼻血的地方大多是鼻中隔最前方的位置。鼻中間是分隔左右鼻孔的組織,而最前方的位置稱為利特氏血管叢(Little’s area),是頸部血液供應系統的連接處,血液供應特別多。 黃太太經轉介後帶兒子見耳鼻喉科專科醫生,進行了內窺鏡檢查,看到整個上呼吸道的情況。檢查時,看到小孩其中一邊的鼻中隔前方位置沾了一些血塊,另一邊的同樣位置佈滿了脹起的血管,而上呼吸道的其他地方則沒有異樣。透過內窺鏡檢查,不但找到了鼻流血的成因,而且可以排除了其他引致流血的問題,例如鼻咽癌。 醫生向黃太解釋其兒子被指「鼻膜薄」,事實上不是鼻膜的問題,而是血管壁。小孩的血管一般較脹,加上血管壁較薄,所以當小孩挖鼻或擤鼻涕時就很容易流鼻血。此外,長者也較常流鼻血,因為他們的鼻腔較為乾燥,而且分泌減少, 少了一層保護,容易弄破血管壁。 黃太指兒子流鼻血的次數較頻繁,而且曾試過未能自行止血而需要緊急救護服務,所以請求醫生的緊急處理方法。當黃太太展示為兒子止血的位置時,方知道原來是因為止血方法錯誤,才未能止血。很多人誤以為流鼻血時要仰起頭,並捏緊鼻樑。可是仰起頭時,血液可以流進氣管並積成血塊,會引至窒息。如看到鼻血是從前方滴出來,成因多源於前鼻的利特氏血管叢,正確的方法應該低頭,並捏著前面鼻翼的位置。除此以外,也可以用冰敷在額頭,有效令血管收縮,縮短了流鼻血的時間;如15至20分鐘後仍未能止血,應前往求醫。 如有長期或頻密流鼻血情況,請儘快聯絡耳鼻喉科專科醫生進行詳細檢查及治療。   以上內容只為提供資訊,不適宜用作具體醫學資訊。醫聚–香港醫療資訊平台已盡力確保以上內容的準確性,但明確聲明不會對這些資訊和資料的錯誤承擔責任。對於在任何因使用或依賴此文章引致的後果,醫聚–香港醫療資訊平台概不負責並無須負上法律責任(包括第三者責任)。醫聚–香港醫療資訊平台概不負責向任何人對於可能因使用任何包含在以上內容的任何損失或損害。使用者應自行判斷此文章內容所載的資料及資料之真實性或尋求專業的意見。 君醫醫療服務中心提供全面專科服務,如有任何疑問或預約,請聯絡24小時熱線 (852) 9382 3255。WhatsApp 24小時熱線: https://wa.me/85293823255  

11月世界肺癌關注月

每年11月為「世界肺癌關注月」,「肺癌」(Lung Cancer) 是香港首位常見及致命的癌症,於2021年香港政府統計處錄得的肺癌新症共有5,978宗,男性有3,493宗,女性有2,485宗,男女患者的比例約為1.4 比1,同時約80%新症患者是60歲或以上人士。 即使不煙不酒人士,亦有機會患上肺癌,以下是高危人士的因素。 - 50歲或以上 - 吸煙人士(煙齡越年輕,患肺癌的機率越大) - 經常吸食二手煙 - 經常進食燒烤、醃製食物 - 長期吸入廚房油煙 - 長期吸入燃燒香燭的煙霧 - 長期缺乏進食新鮮蔬菜、水果和維他命A食物 - 種族或遺傳因素 肺癌症狀: - 經常疲倦 - 持續咳嗽 - 氣喘 - 痰中帶血 - 胸口疼痛:咳嗽或深呼吸時,胸口隱隱作痛或突然劇痛 - 食慾不振、體重下降 - 聲音沙啞 如發現有以上症狀或懷疑,請儘快聯絡 胸肺科/腫瘤科專科醫生進行詳細檢查及治療。   以上內容只為提供資訊,不適宜用作具體醫學資訊。醫聚–香港醫療資訊平台已盡力確保以上內容的準確性,但明確聲明不會對這些資訊和資料的錯誤承擔責任。對於在任何因使用或依賴此文章引致的後果,醫聚–香港醫療資訊平台概不負責並無須負上法律責任(包括第三者責任)。醫聚–香港醫療資訊平台概不負責向任何人對於可能因使用任何包含在以上內容的任何損失或損害。使用者應自行判斷此文章內容所載的資料及資料之真實性或尋求專業的意見。 君醫醫療服務中心提供全面專科服務,如有任何疑問或預約,請聯絡24小時熱線 (852) 9382 3255。WhatsApp 24小時熱線: https://wa.me/85293823255

兒童O型腿

O型腿即膝內翻 ,是指因膝蓋關節向外彎曲,導致雙腿呈現O形。而剛出生的嬰兒腿部都是呈O型,這是因為胎兒在母體內的姿勢所致,屬正常現象。隨著嬰幼兒成長,腿部會產生不同的變化,一般會維持至2-3歲。若幼兒達3歲,但小腿仍無法變回筆直或嚴重O形狀態,便需要求醫進行詳細檢查。   其中可能成因: - 過早學走路 - 過早使用學行車 - 不良睡姿/ 坐姿 - 受傷/ 曾受感染 - 佝僂病 - ⁠缺乏維他命D 症狀: - 雙踝貼近,但雙膝之間距離過大 若3歲後仍有O型腿,並沒有進行治療,嚴重情況如下: - 腿部疼痛 - 走路容易絆倒 - 左右腿型不一樣 - 走路一拐一拐或左搖右擺 - ⁠影響外觀   預防方法: - 避免過早學走路 - 攝取足夠維他命D - 密切監察, 有需要時作造影 檢查   治療方法: - 密切監察 - 佩帶托足矯正板 - 手術治療 - 補充適當的維他命D   如發現幼兒在3歲後O型腿情況沒有改善或加劇,請儘快聯絡 兒科/骨科醫生 進行詳細檢查及治療。   以上內容只為提供資訊,不適宜用作具體醫學資訊。醫聚–香港醫療資訊平台已盡力確保以上內容的準確性,但明確聲明不會對這些資訊和資料的錯誤承擔責任。對於在任何因使用或依賴此文章引致的後果,醫聚–香港醫療資訊平台概不負責並無須負上法律責任(包括第三者責任)。醫聚–香港醫療資訊平台概不負責向任何人對於可能因使用任何包含在以上內容的任何損失或損害。使用者應自行判斷此文章內容所載的資料及資料之真實性或尋求專業的意見。 君醫醫療服務中心提供全面專科服務,如有任何疑問或預約,請聯絡24小時熱線 (852) 9382 3255。WhatsApp 24小時熱線: https://wa.me/85293823255

心跳異常可致中風或猝死

甚麼是心律不正? 心律不正(Arrhythmia)是指心臟出現不正常或者不規律的心跳,常見的心臟病之一,患病風險亦會隨著年紀增長而上升。心律不正有多種類型,當中「心房纖維性顫動」最為常見。若患者沒有得到適當的治療,會增加中風的機會達5倍,引致心臟衰竭的機會增加3倍,同時死亡率亦會增加2倍。 一般來說,當人處於靜止狀態時,正常的心跳約為每分鐘60至100次。當人處於靜止狀態,心跳少於每分鐘60次,便是心跳過慢。心跳每分鐘多於100次,即屬心跳過快。心跳過快或過慢都可能是患上心律不正,亦有些患者心跳速率正常但不規律,這可能是患上心房纖維性顫動。   靜止狀態 心跳次數/每分鐘 正常心跳 60至100次 心跳過快 多於100次 心跳過慢 少於60次   心律不正的種類: - 心室纖維顫動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VF): 是最嚴重的心律不正類型,亦是半數心臟病猝死的致命原因。由於急速且混亂的心跳,左心室不能有效地將血液和氧份泵至腦部及身體,若得不到緊急電擊治療,心臟會完全停頓及死亡。 - 心房纖維性顫動 (Atrial Fibrillation, AF):心房會急速及紊亂地顫動,令心跳變得快速和不規率,可高達每分鐘200次。可引起充血性心臟衰竭,患者的中風機會亦會比一般人高5倍。 - 心室心搏過速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VT): 心跳會變得異常快,可轉化成致命性的心室纖維顫動,必須及早監察和治療。 - 病竇症候群 (Sick Sinus Syndrome, SSS): 又稱竇房結功能異常,是竇房結功能失調,如在靜態時心跳率會不正常地緩慢、運動時則未能加快及未能因應腎上腺素而調節等。 - 室上性心動過速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SVT): 危險性相對較低,通常陣發性快速心跳,可持續數秒鐘乃至數小時不等,可引起心悸、暈眩或氣促。 - 房室結傳導阻滯 (Atrioventricular block): 心跳訊號的傳導在房室結中受阻, 程度由訊號傳送減慢,到間歇性受阻,至最嚴重的完全受阻,患者心跳會異常地慢,或者出現長逹數秒的停頓,引致頭暈,休克甚至猝死。   心律不正的成因: - 家族病史 - 高血壓 - 甲狀腺疾病 - 冠心病 - 心肌病變 - 藥物副作用 - 電解質失衡 - 慢性肺病或腎病 - 吸煙酗酒 心律不正症狀: - 心悸 - 暈眩、昏厥 - 經常疲倦 - 氣促 如情況嚴重時,或會… - 口齒不清 - 四肢無力 - 視力模糊 - 心臟衰竭 - 中風甚至猝死   診斷方法: - 心電圖檢查 - 24小時心電圖或心律記錄儀檢查 - 血液檢驗 - 踏板心電圖 - 心臟超聲波 - 電腦掃瞄冠狀動脈造影及導管檢驗   治療方法: 醫生會根據不同心律不正類型及患者狀況,而作出合適的治療。 - 藥物治療 (抗心律不正藥物) - 導管消融術 - 植入心臟起搏器...

天氣

Hong Kong
clear sky
18.3 ° C
19.1 °
16.9 °
80 %
5.8kmh
0 %
Fri
18 °
Sat
19 °
Sun
17 °
Mon
16 °
Tue
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