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 C
Hong Kong
醫生專欄 皮膚科

皮膚科

脂肪瘤如感疼痛須切除

身體突然長出凸起、且質感柔軟的脂肪瘤,需要馬上治療嗎? 脂肪瘤是甚麼? 脂肪瘤(Lipoma)是常見的良性腫瘤,是由皮下脂肪細胞組織增生而成,大多出現在軀幹與四肢,如頸部、背部等部位。脂肪瘤一般不會感到疼痛,且會慢慢長大,觸感柔軟帶彈性,容易變形。若脂肪瘤有異常,如生長速度快 (變大) 或感到疼痛,須馬上接受治療。 脂肪瘤的成因 脂肪瘤成因有很多種,以下為常見的成因: - 常見於40 - 60歲人士 - 家族病史 - 飲食不節制 - 作息不定時 脂肪瘤症狀: - 皮膚裡的腫塊 - 觸感柔軟帶彈性 - 無痛感 - 手指按壓會移動 治療方法: 一般的脂肪瘤若不影響生活,沒有疼痛感是可以先觀察情況。若脂肪瘤出現疼痛感、生長過大、懷疑有惡性病變,則須接受治療。 - 外科手術 預防方法: - 控制體重 - 充足休息 - 健康飲食 如脂肪瘤生長突然變大或出現痛楚,請儘快聯絡外科及皮膚科專科醫生進行詳細檢查及治療。   以上內容只為提供資訊,不適宜用作具體醫學資訊。醫聚–香港醫療資訊平台已盡力確保以上內容的準確性,但明確聲明不會對這些資訊和資料的錯誤承擔責任。對於在任何因使用或依賴此文章引致的後果,醫聚–香港醫療資訊平台概不負責並無須負上法律責任(包括第三者責任)。醫聚–香港醫療資訊平台概不負責向任何人對於可能因使用任何包含在以上內容的任何損失或損害。使用者應自行判斷此文章內容所載的資料及資料之真實性或尋求專業的意見。 君醫醫療服務中心提供全面專科服務,如有任何疑問或預約,請聯絡24小時熱線 (852) 9382 3255。WhatsApp 24小時熱線: https://wa.me/85293823255

美甲可增灰甲風險?!

有云「女為悅己者容」,除了面部護理,最常見的相信是美甲。但大家有沒有想到,美甲可增添感染灰甲的風險?   灰甲又稱為甲癬 (Onychomycosis),主要是因為真菌感染引起的,通常開始於指甲的頂端或側面,逐漸向下擴展,最終可能導致整個指甲受到影響,此外,灰甲容易復發及傳染他人,必須治療才能痊癒。 灰甲高危患者: - 運動員 - 老年人 - 經常穿著不透氣的鞋 - 腳趾甲變形 - 抵抗力較差之人士 ( 如:糖尿病、愛滋病或癌症患者) - 經常赤腳出入於公眾場所 (如: 泳池、健身室、公共浴室) - 曾患有香港腳 - 其他黴菌患者 灰甲大致分為五種類型: 種類 常見度 特徵 遠端側緣甲下型 (Distal and Lateral Subungual Onychomycosis) 最常見 側緣甲下角質層會出現不規則的小片白斑,令甲面逐漸失去光澤,最後整塊變灰色,甚至黑色。 白色淺表型 (Superficial (White) Onychomycosis) 第二常見 甲面會變、下陷、甲床附近皮膚有脫屑現象。同時,會出現一個或多個淺層白色斑。 近端甲下型 (Proximal Subungual Onychomycosis) 較少見 指/趾甲會變形變色。 甲板侵入型...

夏日防曬專題:「痣」藏危機?

皮膚癌 (Skin Cancer) 是常見的癌症之一,由於皮膚是最容易觀察到的器官,當出現癌變時也較易注意到,亦可增加治癒的機會。 皮膚的結構: 皮膚對我們有幾個重要的作用,它能保護身體免受傷害,透過排汗調節體溫及防止身體脫水。皮膚分為三層:最外層的表皮,深層的真皮及皮下組織。皮膚表皮是由三種細胞組成,包括基底細胞、鱗狀細胞及黑色素細胞。 甚麼是皮膚癌? 人的皮膚在新陳代謝的過程中,舊細胞會被健康的新細胞推向表皮,然後死亡並脫落。這個過程由去氧核糖核酸 ( Deoxyribonucleic Acid, DNA) 控制,若DNA受損時,新細胞會異常地生長,形成癌症。 皮膚癌大部分會出現于陽光照射到的位置上,例如: 臉、頸及唇等,但不常接觸到陽光的位置如手掌、腳掌或腳趾縫等,也有可能患上此病。 皮膚癌成因: 主要是由陽光中的紫外線 (Ultraviolet, UV) 引起,其次是人工紫外線 (如: 太陽燈)也可導致皮膚癌。紫外線有的波長大致分為UVA、UVB和UVC。其中,UVA可導致黑色素瘤皮膚癌,而UVB亦可導致基底細胞瘤及鱗狀細胞瘤。是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是日積月累的,即使表面沒有被曬傷,不加以保護皮膚亦能令受損的細胞引致癌變。 任何膚色的人都有機會患上皮膚癌,以下類別屬高風險人士: - 曾經曬傷 - 家族病史 - 身上特別多痣或色斑 - 長時間於烈日下工作 - 經常曝曬至脫皮 - 免疫系統較弱人士 - 皮膚曾受傷人士(如: 燒傷) - 皮膚白皙人士 - 曾經患有皮膚癌,或曾接受放射治療 皮膚癌最常見的有三種...

「主婦手」並非主婦獨有! 了解主婦手與濕疹的分別及預防方法

當手部皮膚感到痕癢或是出現皮疹時,普遍人都會以為是濕疹。其實主婦手 (Contact Dermatitis) 與濕疹 (Eczema) 並不相同。「主婦手」是常見的手部皮膚病之一,屬於接觸性皮膚炎的一種,並非只會出現在家庭主婦身上,主要是因為經常沾水、接觸刺激性物品(如清潔劑、肥皂或化學物品)或致敏原後,令皮膚的保護膜受損,導致水分流失,令皮膚變得乾燥,便會引致皮膚對外界刺激的抵抗力降低。 接觸性皮膚炎(主婦手)可分為2個類別,包括過敏接觸性皮膚炎和刺激接觸性皮膚炎。 - 過敏接觸性皮膚炎 (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當患者接觸到致敏源後,例如金屬製飾物(如鎳)、化妝品、香水和添加劑。接觸後,皮膚會在數天後才出現發癢的皮疹。 - 刺激接觸性皮膚炎 (Irritant Contact Dermatitis) 當患者於短時間內接觸到刺激物,包括洗潔精、肥皂、清潔劑和其他酸性化學物質,引起皮膚過敏,造成發癢的皮疹等。 而濕疹是特應性皮膚炎(Atopic Dermatitis),兩者分別由不同的原因引起。主婦手(接觸性皮膚炎)則是接觸引發反應的刺激物或致敏原後才會出現,而濕疹是遺傳性或突發性出現。   主婦手 Contact Dermatitis 濕疹 Eczema 屬性 接觸性皮膚炎 (急性) - 接觸刺激物或致敏原 特應性皮膚炎 (慢性) - 遺傳或突發性 成因 - 經常沾水 - 致敏原 - 接觸刺激性物品 - 化學溶劑...

毒「疣」纏身,可由1變100!

疣 (Wart) 是常見的皮膚感染病,是由人類乳頭瘤病毒 (Human Papillomavirus,HPV) 引致。病毒經皮膚微細破損入侵,刺激表皮細胞增生的皮膚增生,形成表面粗糙的夥粒,少數患者會感到痕癢或疼痛。迄今已發現超過一百種HPV,不同類型的HPV會引起不同的病理表徵。 疣最常出現於手腳、臉、頸部、生殖器、腳底等位置。 疣如何傳播? HPV病毒是一種喜歡溫暖潮濕環境的病毒,它通過接觸患者的皮膚病變或接觸帶有HPV病毒的物品進行傳播。 - 皮膚接觸是疣常見的傳播途徑。 - 免疫力較弱或皮膚有傷口的人更容易感染。 - 交叉感染病毒 : 如共用的個人物品(化妝品、剃鬚刀/ 刮胡子刀和毛巾等)傳播。 - 通過性接觸傳播。 疣的高危人仕 - 兒童及年青人:因免疫系統還沒有完全發展。 - 有咬指甲習慣/ 皮膚損傷的人:HPV從微小的傷口進入身體,形成疣。 免疫系統受損的人:免疫系統無法有效對抗病毒( 如患上愛滋病、糖尿病或濕疹等)。 較常見的「疣」有4種,包括: 現今發現HPV病毒類型就超過100多種,不同的類型會造成不同的「疣」,常見的「疣」包括尋常疣 / 普通疣(Common Wart)、腳底疣/ 足底疣(Plantar Wart)、扁平疣(Plane Wart)、和性病疣/ 生殖器疣(Genital...

天氣

Hong Kong
overcast clouds
30.3 ° C
30.3 °
30.3 °
81 %
5.5kmh
100 %
Tue
29 °
Wed
34 °
Thu
30 °
Fri
29 °
Sat
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