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異常可致中風或猝死

甚麼是心律不正?
心律不正(Arrhythmia)是指心臟出現不正常或者不規律的心跳,常見的心臟病之一,患病風險亦會隨著年紀增長而上升。心律不正有多種類型,當中「心房纖維性顫動」最為常見。若患者沒有得到適當的治療,會增加中風的機會達5倍,引致心臟衰竭的機會增加3倍,同時死亡率亦會增加2倍。

一般來說,當人處於靜止狀態時,正常的心跳約為每分鐘60至100次。當人處於靜止狀態,心跳少於每分鐘60次,便是心跳過慢。心跳每分鐘多於100次,即屬心跳過快。心跳過快或過慢都可能是患上心律不正,亦有些患者心跳速率正常但不規律,這可能是患上心房纖維性顫動。

 

靜止狀態 心跳次數/每分鐘
正常心跳 60至100次
心跳過快 多於100次
心跳過慢 少於60次

 

心律不正的種類:

– 心室纖維顫動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VF): 是最嚴重的心律不正類型,亦是半數心臟病猝死的致命原因。由於急速且混亂的心跳,左心室不能有效地將血液和氧份泵至腦部及身體,若得不到緊急電擊治療,心臟會完全停頓及死亡。

– 心房纖維性顫動 (Atrial Fibrillation, AF):心房會急速及紊亂地顫動,令心跳變得快速和不規率,可高達每分鐘200次。可引起充血性心臟衰竭,患者的中風機會亦會比一般人高5倍。

– 心室心搏過速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VT): 心跳會變得異常快,可轉化成致命性的心室纖維顫動,必須及早監察和治療。

– 病竇症候群 (Sick Sinus Syndrome, SSS): 又稱竇房結功能異常,是竇房結功能失調,如在靜態時心跳率會不正常地緩慢、運動時則未能加快及未能因應腎上腺素而調節等。

– 室上性心動過速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SVT): 危險性相對較低,通常陣發性快速心跳,可持續數秒鐘乃至數小時不等,可引起心悸、暈眩或氣促。

– 房室結傳導阻滯 (Atrioventricular block): 心跳訊號的傳導在房室結中受阻, 程度由訊號傳送減慢,到間歇性受阻,至最嚴重的完全受阻,患者心跳會異常地慢,或者出現長逹數秒的停頓,引致頭暈,休克甚至猝死。

 

心律不正的成因:

– 家族病史
– 高血壓
– 甲狀腺疾病
– 冠心病
– 心肌病變
– 藥物副作用
– 電解質失衡
– 慢性肺病或腎病
– 吸煙酗酒

心律不正症狀:

– 心悸
– 暈眩、昏厥
– 經常疲倦
– 氣促

如情況嚴重時,或會…

– 口齒不清
– 四肢無力
– 視力模糊
– 心臟衰竭
– 中風甚至猝死

 

診斷方法:

– 心電圖檢查
– 24小時心電圖或心律記錄儀檢查
– 血液檢驗
– 踏板心電圖
– 心臟超聲波
– 電腦掃瞄冠狀動脈造影及導管檢驗

 

治療方法:
醫生會根據不同心律不正類型及患者狀況,而作出合適的治療。

– 藥物治療 (抗心律不正藥物)
– 導管消融術
– 植入心臟起搏器 (適合心跳過慢的患者)
– 植入式心臟除顫器 (適合心跳過快的患者)

 

預防方法:

– 健康生活方式
– 健康飲食 (少鹽、低脂、低糖及高纖)
– 適當運動
– 戒煙戒酒

 

如發現有心跳異常、不適或以上症狀,請儘快聯絡心臟科醫生進行詳細檢查及治療。

 

 


以上內容只為提供資訊,不適宜用作具體醫學資訊。醫聚–香港醫療資訊平台已盡力確保以上內容的準確性,但明確聲明不會對這些資訊和資料的錯誤承擔責任。對於在任何因使用或依賴此文章引致的後果,醫聚–香港醫療資訊平台概不負責並無須負上法律責任(包括第三者責任)。醫聚–香港醫療資訊平台概不負責向任何人對於可能因使用任何包含在以上內容的任何損失或損害。使用者應自行判斷此文章內容所載的資料及資料之真實性或尋求專業的意見。

君醫醫療服務中心提供全面專科服務,如有任何疑問或預約,請聯絡24小時熱線 (852) 9382 3255。WhatsApp 24小時熱線: https://wa.me/85293823255